廣本電動化發力:導入5款電動車,新建電動車工廠
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廣汽本田帶來了e:NP1車型,它無疑是廣本本次車展的最大亮點。
新車采用e:N系列“動、智、美”的產品價值,基于e:N Architecture 純電架構打造,搭載了Honda CONNECT 3.0和Honda SENSING,并采用e:N Design全新設計語言。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恰逢廣汽本田進入中國市場23年,累計收獲了超過850萬用戶。e:NP1的帶來,傳達了廣本向下一個時代加速轉型的信號。
一直以來,外界都認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賽道總是有些后知后覺,尤其是對于崇尚多技術形態發展的日系企業。但在廣汽本田看來,事實并非如此,在e:NP1身上,我們能看到在新能源策略上更加激進的廣汽本田。
借此契機,車哥們團隊采訪了廣汽本田高層團隊。在采訪中,廣汽本田向我們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方面系統的思考和規劃。
Q:廣汽本田在電動化戰略方面有怎樣的規劃?
與其他企業孤注一擲的表現方式不同,日系企業在新能源產業上一直崇尚多元化發展。具體廣汽本田來看,它的多技術形態已經全面鋪開。
“我們已經形成了由混動、插電式混動、純電動組成的全矩陣電動化產品陣營。”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衡表示,廣汽本田在新能源產業上,比其他企業攤子鋪得更大、更廣。
2016年,開始導入i-MMD系統,隨后成立了銳·混動聯盟,混動產品銷量已經突破了30萬輛。說明其電驅實力已經得到了市場驗證。
“2024年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電動化工廠,可以說是Honda最先進的電動化工廠,希望能夠在2024年完成,迎接中國的電動化。”
鄭衡表示,廣汽本田也在籌建新能源工廠,以加速向新能源產業轉型。
廣汽本田的戰略思路和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規劃不謀而合。2020年工信部出臺的新能源產業規劃顯示,中國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混動、插電式混動、純電等多技術形態共存的局面。
對于多元化發展的廣汽本田而言,一方面能夠吸收更多的市場容量;另一方面,讓它擁有更多的底牌對抗市場的不確定性。
Q:廣汽本田在智能化方面有什么布局?
眾所周知,智能電動汽車產業,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廣汽本田在電動化層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在智能化層面,它同樣有很深的技術儲備。
尤其認知的片面性,很多用戶將智能化簡單的理解為車聯網功能,認為誰的語音控制功能好誰就更智能。
其實這個認知并不準確,系統來看,汽車智能化大致可以分為4個板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科技,智能整車。
不同于其他車車企各有側重的單點發力,廣汽本田在智能化上同樣遵循全面開花的戰略思路。
“智能化方面,廣汽本田擁有領先的Honda CONNECT3.0智導互聯系統。此外,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統也是它的一大優勢。”
鄭衡表示,廣汽本田已經邁入了智能科技爆發的新階段。
Q:廣汽本田在雙碳方面有哪些布局?
雙碳問題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大趨勢,近幾年大力發展的雙積分、低油耗都意在促進企業積極應對雙碳問題。
不同企業對雙碳問題的理解也不同,有不少企業單純在產品層面發力。但在廣汽本田看來,應對雙碳問題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
“廣汽本田從2016年上市第一款混動車型開始逐步導入混動技術,是我們面對碳中和課題所采取的第一步。”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山克英表示,在工廠方面,廣汽本田盡可能增加太陽能板的應用,盡可能減少二氧化碳排出。
此外,他還在采訪中透露。接下來5年內,廣汽本田會導入5款e:N系列電動車,也會繼續提高現有包括PHEV車型在內的混動車型的銷售比例。
Q:電氣化時代如何展開營銷和渠道布局?
電動化時代,汽車營銷和銷售也在發生巨大變化,除了造車新勢力們采取的直營模式,傳統車企也在求新求變。比如大眾的代理制模式,沃爾沃的“線上直營+線下服務”模式。在這方面,廣汽本田也有自己的思考。
“在燃油車時代,我們領先于行業,包括在1998年成為首個導入4S店模式的品牌。如今是EV電動車時代,廣汽本田希望能夠繼續引領電動車時代的營銷模式。”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表示,廣汽本田會根據自己的企業架構做針對性布局。
營銷也是一樣,現在企業都在講跨界營銷,科技營銷。比如大眾ID.系列和皮卡丘的合作營銷。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針對不同車型,做了許多的創新舉措。”
袁小華表示,廣汽本田在這方面也一直在積極探索。他舉例道,比如全新雅閣采用了諸多DX數字化營銷舉措。冠道攜手著名空間設計大師青山周平。飛度舉行了“深夜洗車”系列活動。銳·混動聯盟舉辦了第三屆極限挑戰賽,聯合央視財經打造國內汽車行業首個全流程XR 4K直播發布會。
在營銷層面,這一點廣汽本田做的非常高。它一直在尋找與產品格調契合的方式來營銷,既能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又能拔高產品格調。而很多企業在營銷上,只是單純的博眼球,怎么吸流量怎么來,完全不顧及品牌象形。這一點是非常不可取的。
總的來說,廣汽本田在新能源路線上可以概括為3步走戰略:一是多點布局,多技術形態探索;二是按照自己的特色制定規劃,不盲目隨大流;三是立足長遠,高筑墻、緩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