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智電充電機器人來了!我們距“電動汽車自由”已經不遠?
文/王子陽
找樁難、排隊久、設施損壞的問題怎么解決?如何打造更具成本和效益競爭力的充電產品?對于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和企業關注的兩大話題,國內頭部新能源服務商能鏈智電向業界亮出了自己最新的探索成果。
今年3月,能鏈智電(NASDAQ:NAAS)推出了一款自主研發的充電機器人,該充電機器人基于自動駕駛、深度學習、3D視覺等底層技術,具有一鍵召喚自主尋車、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在線支付結算、自動回倉補電等功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移動充電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能鏈智電連接5.5萬座充電站、57.5萬把充電槍,單季度充電量達到10.23億度,占全國公用充電量21%,現已圍繞充電服務、移動充電設備、光儲充一體化布局海內外知識產權百余項。
作為一款充滿未來感的充電基礎設施,能鏈智電的充電機器人既為電動汽車行業解決充電難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也為企業自身拓寬了產品線并打造了潛力巨大的新增長點。隨著智慧補能時代來臨,同時踩中儲能、充電、無人駕駛三大風口的充電機器人未來有望成為資本的寵兒。
充電難問題的新式解法
最近幾年,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也不斷提高,一次充電能開500公里以上車已經相當普遍,但消費者的用車焦慮仍然突出,一大原因就在于充電仍然不是一件易事,車多樁少的情況依然存在。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179.7萬臺。依此計算,截至2022年1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車樁比”約為2.51:1。如果僅計算公共充電樁,那么“車樁比”將更是只有7.28:1。
對于充電難的問題,最直接的解決方法是提供更多的充電樁增量,但充電樁建設速度目前已經并不算慢,而且充電樁屬于重資產投入,需要的資金巨大。公開信息顯示,一個擁有10臺120kW充電樁的普通充電站,僅建設成本就達到百萬元級別。
與尋求增量相比,如何提升現有充電體系的效率,實現智慧補能,無疑是另一種更具成本效益、更加“四兩撥千斤”的解決方案。
現有充電體系的效率不足,反映在找樁難、排隊久、設施損壞等多個方面,其核心是浪費了新能源車主大量時間用于充電。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發布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消費與公共充電樁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受訪者經常遇到充電樁損壞或故障的情況。
能鏈智電的充電機器人,無疑為節省車主時間、提升充電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據介紹,該充電機器人具備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等功能和服務,同時充電機器人還可與各大主機廠打通API,實現互聯互通,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全天候服務。
無人化優勢支撐商業前景
其實,充電機器人所展現的移動充電理念,此前已被蔚來等新造車企業落地。例如,蔚來打造的NIO Power充電車支持新能源車主在“蔚來加電”小程序中下單,確認車輛信息后蔚來充電車將開過來為車輛加電,但該服務價格不菲,每次的費用高達380元。
這種移動充電車價格偏高并不難理解。一方面,車輛體積較大,行駛過程中自身就需要消耗很多電量,另一方面,車輛需要由人類駕駛員駕駛,人工成本也是不可小覷的一部分。不過,高成本、高價格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這種移動充電車服務難以大范圍普及。
與由人類駕駛的移動充電車不同,能鏈智電的充電機器人最大特點是無人駕駛,能實現全過程無人化。目前,自動充電機器人平臺可通過API接口與車載系統實現底層數據全面打通,實時監測車輛的電量使用情況,當發現電量不足時,充電機器人會開啟自動尋車功能,靠近車輛后,自主研發的機械臂自動充電系統將精確檢測充電口位置并完成充電槍的自動插拔。
據了解,未來在車機數據打通和機械臂自動拔插的技術儲備之下,用戶乘坐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以通過充電機器人進行自動補能,機械臂自動充電技術還可以與充電樁進行融合,實現充電站服務的自動化和無人化,而用戶可以在充電場站享受購物、按摩等周邊服務,這些場景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于充電機器人而言,成本優勢只是成功的基礎,想要實現良好商業前景還需要完善的合作生態。作為中國規模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服務商之一,能鏈智電的重要優勢就是強大的“朋友圈”。
公開信息顯示,能鏈智電已經和國內80%的主機廠達成合作為行業提供從選址咨詢、軟硬件采購、EPC工程,到互聯互通、運營運維、場站管理、無人零售柜等增值服務,以及用戶側儲能、光伏、虛擬電廠、自動充電機器人的解決方案,有能力打通協議實現全自動充電體驗。
同時踩上三大行業風口
從外觀來看,能鏈智電的充電機器人較為小巧,并不算顯眼,但其卻同時涉足儲能、充電、無人駕駛三大風口領域。
首先,電動汽車充電本身是一個投資規模萬億級別的龐大市場。根據知名投資機構麥格理預測,未來8年,中國圍繞充電服務的相關市場迎來大爆發,預計到2030年,充電站儲能建設及運營市場將達到8740億元,EPC服務市場將達到4770億元,充電服務市場將達到4340億元,合計市場規模將突破1.7萬億元。
同時,充電機器人同樣可以視作儲能產品——一臺會自動行駛的巨型充電寶。目前,在各國政策支持下,隨著清潔能源裝機比例的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要求提高、儲能技術進步及規模擴大推動系統成本下降,儲能市場需求迎來快速增長。根據 SNE Research 統計,2022 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 122.2GWh,同比增長 175.2%。
此外,充電機器人還以自動駕駛系統作為底層技術。2022年下半年以來,雖然無人駕駛融資市場持續降溫,業界對私家車在公開道路上實現無人駕駛態度趨向悲觀,但特定封閉、半封閉場景下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展迅速,并持續獲得資本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融合自動駕駛、充電、儲能等多領域技術打造產品并非易事。據了解,能鏈智電的充電機器人由能鏈智電自動能源補給解決方案團隊自主研發,團隊成員大多曾任職于博世、寶馬等全球知名汽車和科技企業,在機器人、車輛與自動駕駛、軟件算法等相關領域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