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2018:在忙碌與低調中走過的365天
押寶新能源超過十年的比亞迪,終于苦盡甘來,日益坐穩新能源汽車全球霸主地位。2018年,比亞迪繼續蟬聯了全球新能源車的銷量冠軍,同時還實現了新能源板塊銷量的翻倍增長。而相比之下,比亞迪在2018年的聲量卻與銷量有著不成正比的表現。我們尚且不論比亞迪出于何種考慮,但不管如何,低調不應該是一個冠軍的全部。
再度蟬聯全球新能源車銷冠
比亞迪2018全系乘用車共售出500028輛,增長23%。其中,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2018年售出227152輛,超額完成20萬年度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加上商用車,比亞迪新能源車在2018年的銷量達247811輛,以微弱的優勢超過特斯拉的245240輛,連續四年奪得全球銷量冠軍,連續五年獲得中國市場銷量冠軍。
從具體車型來看,王朝系列是比亞迪奪冠的功臣。在王朝系列中,唐家族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2018年年銷62078輛,累銷突破12萬輛。尤其是全新一代唐全年售出59799輛,連續五個月銷量過萬。此外,宋家族也值得關注,年銷225395輛,成為比亞迪的最大系列。其中宋MAX年銷141068輛,成為十萬級MPV銷量冠軍,也是比亞迪銷量最大的單一車型。
相比于銷量的增長,更讓比亞迪欣喜的是,其新能源車銷量已有約50%來自非限購城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的市場占比接近50%,其2018年共售出123889輛插電混動車型。其中,秦DM、唐DM、宋DM都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領軍車型,多次奪得插混轎車、插混SUV等月銷冠軍。而在純電動車方面,比亞迪年銷103263輛,增長142%。
除此之外,比亞迪的商用車也2018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目前不僅步入中東、東南亞、南美這些低端市場,同時比亞迪的電動大巴還穿梭于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挪威等這些進入門檻最高的發達市場。可以說,比亞迪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從封閉走向開放
2003年比亞迪做了一件敢為人先的事情,開始布局電動汽車行業。而在15年后的2018年,比亞迪再次做了一件敢為人先的事情,在汽車產業建立智能汽車開放平臺,讓汽車和互聯網行業經歷了一次融合。按照比亞迪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院長舒酉星的話來說,汽車行業已經迎來了電動化的上半場,下半場將進入智能化階段。
2018年9月5日,比亞迪舉辦了全球開發者大會,比亞迪正式發布D++開放生態,將向所有開發者提供開放的接口、車輛數據和控制權限。與此同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還找來了百度總裁張亞勤、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從自動駕駛到汽車安全,完整地講述比亞迪的開放思路,也向外界逐漸勾勒出比亞迪一副開放時代的汽車生態圖景。
開放應用平臺開放力度之大,也足以證明比亞迪的開放之路走得越來越堅決。除了建立智能汽車開放平臺,比亞迪還開放了電池供應。
此前,技術起家的比亞迪一直有一套自己的垂直整合模式:電池、電阻、電機等汽車零部件都自給自足,不需要向第三方采購。但是閉環的生產模式在如今已不具備較大的成本優勢,單槍匹馬的生產模式也無法與各取所長的開放合作相抗衡。尤其是比亞迪自產自銷的電池生產系統,讓其錯過動力電池行業變革。
也正因此,醒悟的比亞迪開始改變策略。關于動力電池,其不再自產自銷,而是與長安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進行共同生產、銷售。同時,比亞迪預計未來還將加快開放步伐,引入更多國內外主機廠,實現包括動力電池銷售、設立合資公司、引入戰略投資在內的一系列戰略舉措。
需要比亞迪“聲音”
不可否認,目前中國自主汽車的整體品牌力相比一些跨國車企仍然處于落后的局面,但是同樣不能否認的是,一些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未來一段時期將崛起成為世界級的汽車品牌,而比亞迪就位列崛起的品牌陣營之中。
眾所周知,決定品牌力的核心與基礎是產品力。在過去的幾年里,比亞迪通過選擇世界級的供應商,為自己打造了一流的供應商體系。也正因此,比亞迪的產品品質與性能獲得穩定提升,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了與特斯拉叫板的能力,這也是比亞迪品牌力在今天的得到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在品牌營銷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有著很好的產品力,要想在被更多的用戶認識以及接受,同樣需要有效的營銷傳播進行配合,而這一點正式比亞迪所缺憾的。
目前,比亞迪所處的狀況是聲量與銷量不成正比。以全新一代比亞迪唐為例,其在2018年連續五個月銷量過萬共售出接近6萬輛,但其讓人印象深刻的宣傳卻少之又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當時在全新一代唐上市活動現場,安插了多面印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頭像的旗幟,有多少人還能想起小卡是比亞迪汽車的形象代言人。
誠然,決定品牌力的核心與基礎是產品力,但比亞迪還需要在產品銷售產生的口碑效應之外,通過有效的營銷傳播策略迅速消除產品力與品牌力之間的缺口。比亞迪現在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不遺余力地宣揚自己的品牌,但這件事既不能過度吹捧,更不能過度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