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安徽將只生產新能源車葛皖鏑:研發成果未來或將反哺集團
“不同于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另外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在華只生產新能源車,而在技術研發層面,大眾安徽更多關注車聯網技術,包括信息娛樂技術、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日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即大眾安徽)CEO葛皖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生產制造之外,技術研發也是大眾安徽非常重要的職能。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對大眾汽車集團而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其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之一。根據此前規劃,大眾汽車集團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集團生產汽車中自研軟件的比例提升到60%(在2020年這一數字低于10%)。不過,軟件方面一直是大眾汽車集團的軟肋之一。
有大眾汽車軟件子公司Cariad的員工稱,大眾ID.家族的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之所以不如預期般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僅從德國是無法對中國市場的車輛做出本土數字化改進的。而大眾安徽的目標就是彌補大眾汽車集團在這一領域的不足。
“我們關注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和生產,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所有新能源車型相關技術的研發和響應速度上有明顯優勢。我們的研發中心有非常強的自主權,可以做更快的市場響應,了解到消費者的變化后,可以迅速在產品研發方面得到體現和落實,不必等待總部的認可。”葛皖鏑說。
據了解,大眾安徽在其研發中心園區內設立了研發測試場,不僅可以對車輛的駕駛舒適性、車輛電池系統安全性及整車耐久性進行測試,同時研發測試場內還部署5G網絡,可進行泊車輔助、預測性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全旅程駕駛輔助系統、車道保持等車輛智能化功能的測試。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研發的本土化,大眾安徽研發部門會有更高占比的本土化人才。葛皖鏑告訴記者,大眾安徽研發團隊和生產團隊中的很大一部分員工來自中國,甚至來自于安徽合肥,并且大眾安徽會將一些工程師送到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和歐洲的研發機構、生產基地進行學習和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安徽的技術研發成果未來或將反哺給大眾汽車集團。“從全球層面來看,我們肯定會通過某些部件、應用或產品為(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層面提供研發支持,但具體是什么形式,什么產品,是否會落地到實車狀態,目前還沒有具體決定。”葛皖鏑告訴記者。
眼下,大眾汽車集團已經成立了汽車軟件公司CARIAD,將在2025年開發出相應的軟件平臺,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所有車型產品的主架構。據葛皖鏑透露:“大眾安徽已經開始與CARIAD進行溝通,目的是為了在前期就在自動駕駛、車聯網、信息娛樂等層面的研發過程中,做好軟件方面的整合和融合。”
此外,葛皖鏑認為,與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相比,大眾安徽的供應鏈和研發體系的整合與協同性更加一體化。“大眾安徽除了有自己的MEB工廠之外,研發中心也在這里。更重要的是,我們電池系統的合作商、集團戰略合作伙伴國軒高科也在合肥,雙方的協同效應非常緊密。此外,我們的供應商也將落戶在MEB工廠的園區里。”葛皖鏑說。
大眾汽車集團方面此前也表示,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集團的電動化戰略,大眾汽車集團與國內外供應商協商,計劃在安徽大眾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
有觀點認為,大眾安徽將MEB工廠、研發中心,以及一些零部件供應商整合在一個園區內,可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顯著加快新產品的上市速度。根據此前的規劃,大眾安徽首款新能源車型的預量產車預計于2022年下半年下線,并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