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論壇|15年內,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主角?
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車正越來越受到汽車消費者的青睞。未來它會成為汽車市場的主角嗎?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29日在海口參加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第三期時表示,預計2035年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將超過1.6億輛,其中純電動車比例逾九成。
發言實錄節選如下: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
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市場
中國交通體系正在發生非常巨大的變革。在未來綜合交通體系下,典型的新能源汽車使用場景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出行方式朝多樣化方向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在個人出行中,基礎代步、家庭用車、高端性能三類場景均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應用和大面積推廣;公共出行領域中,城市公交車、出租車以及共享汽車,都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重要場景和市場。
從2015年開始,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市場,并且連續五年保持領先優勢。2015年到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在全球市場占比均超過40%,領先優勢非常明顯。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市場發展非常迅速,成為新能源汽車當中絕對主力。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同時也帶動了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機驅動器)發展。
不過,隨著保有量上升,新能源汽車事故的新聞不斷出現,自燃事故呈上升趨勢。近期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當中以乘用車居多,新能源汽車安全性能急需提升,特別是熱失控和熱蔓延,它的防控成為未來車企重點攻關方向。我們和清華大學做了很多關于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熱失控的機理,包括熱擴過程的分析,也找到了一些技術辦法去提前控制熱蔓延,從而保證車主生命財產安全。
2018年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斷退坡,企業供給端、造車新勢力大力投放,純電動車平均消費價格逐步走高,中高端車型開始占據主導地位。以前傳統車10萬元是天花板,后來發展到10萬到20萬元的車傳統車企也可以賣了,不過現在傳統車報價20萬車企自己都非常擔心,擔心報高了沒人買。但電動車高端車型超過30萬、40萬元的都有,在國內也有比較好的市場。電動汽車拉動了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正朝高端化方向發展。
為了降低汽車行業碳排放,純電動汽車逐漸成為研究和產業化方面的焦點。2014年前,純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高于傳統汽油車,隨著技術不斷創新和不斷成熟,純電動汽車碳排放到目前已經比汽油車低了13%,未來隨著電力結構、能源結構不斷調整,隨著先進發電技術,尤其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熱電聯產規模不斷擴大,純電動汽車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再加上電動汽車節能技術逐漸提升,百公里電耗不斷下降,雙重推動下電動汽車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會表現出更加優異的性能。
電動汽車電耗在逐漸降低,里程也將和燃油車基本接近。產業規模擴大帶動了相關技術不斷成熟,過去4年我國純電動轎車和SUV車型綜合工況百公里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未來電動汽車補貼完全退坡后要直面市場,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設置要按照用戶和市場需求去做進一步優化,用戶個性化需求是企業產品設計的導向。
在技術成本上,未來純電動汽車成本在下降,傳統汽油車、柴油車排放標準不斷提升,成本在不斷增加。根據我們研究預測的結果,在2035年左右,純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成本幾乎接近。
在用戶方面,雖然消費者滿意度逐漸提升,但電動汽車在電池和其他相關技術方面用戶還是有點擔憂,尤其安全性。現在還存在幾個痛點:一是充電不方便,充電時間較長;二是車樁比較高,再加上電池殘值不好估計,用戶買了電動車以后總會擔心二手車用了三年之后賣出去會大打折扣,對電池壽命、性能維持有些懷疑。但總體看,使用電動車大家覺得越來越適應了,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整體的滿意度還是不錯的,純電動汽車和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戶,對產品舒適性感到高度滿意。
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相輔相成,車樁配套水平在逐漸提升。2019年車樁比已經下降到了3.5,即3.5輛車會有一個充電樁。隨著國家新基建快速推進,充電樁建設會進一步加速,來滿足新能源用戶的使用的要求。
未來15年汽車電動化將加速發展
中國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尚未發布,但已基本成形,在此給大家做一個比較簡單的介紹。
在發展遠景上,汽車電動化將大大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支撐中國交通強國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分階段目標上,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行業共識,未來15年,汽車電動化將加速發展,市場占有量會快速提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純電動汽車比例還將占較大部分。
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輛,銷量占比大致預測在15%到25%之間;2030年保有量會超過8000萬臺,銷量占比在30%到40%,這一預測跟第一版相比稍微有些調整,第一版技術路線圖展望2030年是40%到50%,現在調整到30%到4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90%以上;2035年保有量會超過1.6億輛,銷量占比在50%到60%,純電動占比仍然會在90%以上。
使用場景決定電動汽車設計理念。針對每一個場景,后續也會對它的一些性能配置各方面有不同要求。同時也要總結汽車電動化技術架構和關鍵技術,會提出一些未來技術突破選項。我們在哪些地方是弱項短板,怎么補齊;怎么保持我們的長項,在技術路線圖中都會有相應歸納。
歸納總結未來純電動汽車電耗的走向,例如針對高端型純電動乘用車,典型的B級車,在2025年百公里能耗將達到13度電的指標;2030年達到12.5度;2035年能夠降到12度左右的水平。針對不同場景的車,會對它的性能指標提出不同進化要求,用戶購車時根據自己的需求作出續航里程選擇。
在安全方面,我們現在電動汽車每萬輛車自燃的車輛數是0.9到1.2,傳統車是每萬輛車2輛到4輛,但我們還是要對未來電動汽車的安全提出更嚴格要求,希望在2030年的時候達到每萬輛車0.1次這樣的水平。
充電站基礎設施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未來除了充電站、充電樁基礎設施布局越來越普及、越來越便利之外,我們更加希望電動汽車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它是一個分布式能源,可以利用這樣的峰谷電價,將來一方面有災害的時候作為備用電源,另外一方面給電網起到調峰調頻作用。這樣一來,電動汽車和我們的電網就可以互動起來,就有更多可再生能源可以融入大電網、大血管當中去,使得我們用電更加綠色,這樣也能夠為未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