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決定對外銷售純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以降低成本
【環球網綜合報道】《日本經濟新聞》3月6日報道稱,圍繞純電動汽車(EV)的競爭在歐洲將進入新階段。德國大眾決定對外銷售左右純電動汽車性能的核心技術。通過對外供應核心技術,力爭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純電動汽車的價格。由于歐洲2021年將引入被認為是全球最嚴格的環保限制,歐洲汽車廠商也正加緊推進量販版小型純電動汽車的商品化。
大眾將對外銷售其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專用底盤。對于整車廠商來說,底盤是決定車輛性能的核心技術。大眾除了決定向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供應外,似乎還正在與存在合作關系的美國福特汽車進行談判。

此外,還計劃面向迅速擴大的移動出行服務商銷售,力爭推動汽車向電動化過渡。自動駕駛和網約車等移動出行服務商使用的大部分是純電動汽車。如果接受了大眾提供的底盤,只需安裝其他零部件即可生產純電動汽車。
大眾2018年的全球銷量約為1083萬輛,連續3年占據世界第一。如果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大眾廣泛對外銷售純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IT企業等進入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門檻可能降低。大眾也能夠削減純電動汽車業務的生產成本。
在3月5日開幕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大眾集團和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等相繼發布了量販版的小型純電動汽車。
各汽車廠商之所以紛紛采取行動,是為了應對歐盟將于2021年施行的汽車燃耗限制。在歐洲銷售汽車的廠商必須把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以下。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稱,換算成汽油車的燃耗數據的話,相當于1升油行駛24.4km。
歐盟規定的燃耗水平比2015年標準降低27%。在其他主要市場,中國到2020年要降至117克以下,日本為122克以下,美國到2025年為97克以下。
根據歐盟規定,排放量每超過1克,每銷售1輛車處以95歐元的罰款。如果在歐盟區域內銷售100萬輛的企業超出10克,每年的罰金將達到約1200億日元。在達到燃耗要求之前,企業每年都需要支付罰款,因此對業績影響巨大,還將導致企業形象惡化。
大眾首先將在奧迪等子公司采用被稱為“MEB”的純電動汽車專用基本設計。奧迪的小型SUV“Q4 e-tron”到2020年啟動量產。奧迪現有的2款小型SUV 占到其全球銷量的約15%。
大眾2018年的純電動汽車產量還不到整體的1%,約為4萬輛,但計劃到2025年推出超過50款車型。該公司的CEO赫伯特迪斯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采訪時透露,“在歐洲,到2030年使銷量的40-50%為純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計劃到2030年使大眾銷量的40%變為純電動汽車。
歐洲第2大車企標致雪鐵龍集團將使用同時支持純電動汽車和發動機汽車的新型底盤,標致的主力小型車“208”將可以選擇純電動款。英國調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標致208等小型車占歐洲市場的約2成,是僅次于SUV的潛力領域。
日產推出了接近純電動汽車、配備自主混合動力技術“e-power”的小型SUV概念車“IMQ”。這是日產首次在海外市場推廣e-power。該公司將在2022年之前推出以IMQ為基礎的量販車型,把在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增加至現在的5倍。
本田把2019年內啟動量產、將在歐洲等市場銷售的小型純電動汽車作為“Honda e Prottype”在世界上首次披露。該車與小型車“飛度”為同等尺寸,滿電續航超過200公里,30分鐘可充電至80%。
大眾和戴姆勒等歐洲企業盡管將在2年后面臨新規,但伴隨燃效低下的SUV的比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增加。調查公司英國PA咨詢集團預測稱,截至2017年秋季,能符合2021年新規的只有豐田和雷諾-日產汽車聯盟等數個集團。起步晚的德國企業等有必要加快推出量販版純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