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廢棄電池可滿足所有儲能系統需求
鋰離子電池或許可以說無所不在,小至智能手機、筆記本到電動汽車、電池儲能系統,隨著使用量與日俱增,之后會不會出現原材料供不應求的問題?
因應全球暖化與產業綠化,電動汽車與再生能源崛起,全球的用電與汽車產業都正悄悄改變中,不過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綠色能源所搭配的儲能系統都需要“電池”,未來電池是否夠用,對此,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最近的報告指出,電動汽車退役的鋰離子電池,最快可以在2030年滿足全球的儲能需求。

目前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與日本,85%電池集中在亞洲,報告指出,未來鋰和鈷金屬嚴重供應風險將會沖擊電池制造產業鏈,并影響當地經濟。因此若要避免未來可能的供應短缺,報告認為要更重視“電池回收”這一部分,無論從電池中回收關鍵原物料,還有將二次電池“重生”,都是循環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跟手機一樣,用久了也需要換電池,而通常電動汽車開了5-8年后,電池容量大約會剩下80%,報告指出,預計2021年到2030年全球的廢棄電動汽車電池會重達1,285萬噸,重量相當于1,285座巴黎鐵塔。而在這期間,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電池需求,2030年鋰金屬的需求是2018年的29.7倍、短短十年間就開采全球30%的鈷金屬、約開采1,035萬噸鋰、鈷、鎳和錳。
報告認為,如果將汰換下來的電動汽車電池通通用在儲能系統,就不大需要煩惱儲能系統的電池夠不夠用了,這些電動汽車電池可以滿足2030年全球所有儲能需求,按容量來看約368GWh。從環保跟經濟面向來看,也可以省一筆錢,2021年到2030年之間,比起制造那么多的新電池,重新再利用可以減少制造所需的6,334萬噸的碳排放量。
該報告也對中國提出“建言”,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資深項目經理Ada Kong表示,中國國家政策指出,在減排行動中,電動汽車是重要的一環,但也要考慮到電動汽車制造業的高排放,如何處理廢棄電池更攸關幾十億美元、幾十億噸二氧化碳的問題。
未來廢棄電池也能應用5G設備、數據中心與儲能系統,避免高消費與廢棄影響氣候變遷與資源開采。Kong表示,對于制造商來說,回收再利用也是企業減碳的責任之一。為了讓電動汽車成為永續解決方案,電池制造商與汽車公司也要負擔循環經濟與社會則設,政府也要在背后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