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工匠】改善奇才魏明偉
(記者 高秀薇 文\圖)夕寐宵興,成果斐然。以巧思妙想推動改善。以創新思維挑戰傳統,他,工于技,匠于心,
“熱愛自己的崗位,專業專注、精益求精,刻苦勤奮、堅守執著,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甘于平凡,但絕不甘于平庸?!边@是東風汽車股份輕型商用車分公司工業工程科改善班班長、維修電工高級技師魏明偉對工匠精神的切身體會,憑著這種精神,他從一名普通的維修工成為了機電維修與創新改善的專家。
26年來,魏明偉實現改善成果近600項,創造經濟效益1000余萬元。如今,他帶領“魏明偉勞模工作室”的成員們,不斷對現場作業進行改善。2020年,魏明偉帶領勞模工作室的成員們共完成現場改善176項,創效106萬元,其中《一種機械式帶助力升降的安裝輔具》等3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受理通知書;參與的《東風途逸系列車型研制與工業化》項目獲“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創新能為我們公司創造效益,也體現了我自身的崗位價值。”談起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魏明偉認為,“改善和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不創新發展就會被市場所淘汰?!?/p>
尋找“真因” 不達目的不罷休
如何才能練就改善創新的能力?這來自于不斷地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和學習總結。
1994年,19歲的魏明偉從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畢業后,進入東風汽車股份輕型商用車分公司,正式成為一名維修電工。懷著滿滿的信心和對未來的期待踏入生產一線后,魏明偉卻發現在學校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不起來。
“我在學校里學的就是維修專業,但是剛進廠的時候自己沒有辦法獨立地去處理機械故障,都是給師傅們背包、拎工具箱和扶梯子。那個時候就特別羨慕師傅們能很快消除故障,恢復設備。”跟師傅們學習維修本領,成為了魏明偉工作的日常。
魏明偉進入工廠的第一位師傅叫余桂華,是一位謙遜、穩重的“實干家”。在師傅的帶領下,魏明偉的維修技能水平逐步提升。除了工作上的指導外,師傅對魏明偉的生活上也給予了很多關愛和幫助,倍感溫暖的魏明偉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廠里好好干!”
3年后,魏明偉已經從一名“菜鳥”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維修電工。他所在的一總裝車間負責東風汽車股份輕卡車輛的生產,這個車間內的設備維修效率直接關系到整個工廠生產效率。
自行葫蘆線是一總裝車間生產線上搬運車輛的關鍵設備,然而在運行過程中卻經常出現在轉彎換道岔時卡住車輛的故障,每當故障發生后,都至少需要三名維修工前來維修,停線時間長達三四十分鐘,嚴重影響了整個總裝車間的生產節拍。
“這個故障類似于火車換道岔,在前車放行時,集電器抖動瞬時會造成一個信號丟失,程序就認為前面的車輛已經完全通過,后車可以放行了。其實這個時候,前車還沒完全通過?!彪m然每次出現故障時,魏明偉和同事們都能及時修好,可由于故障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在系統原有的設定上,誰也不敢隨意對設備程序進行優化,這也導致了沒過幾天這個“老毛病”又會再次出現。怎樣才能讓故障完全消除呢?帶著這個問題,魏明偉開始了一段“瘋狂”的學習。
想要真正掌握設備,就要了解設備運行的原理原則。沒有圖紙?那就自己畫。魏明偉畫出的圖紙堆成厚厚的一摞,筆記也記了好幾本。車間里三層樓高的防護網,他爬上爬下了上千次,核對線號,觀察作業流程和故障現象,分析每一處細節、每一處結構、每一段程序。當時的他用廢寢忘食一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上班時,魏明偉利用一切空余時間進行學習,經常忘記吃飯,連下班時間到了他也毫無察覺,直到晚班的同事們叫他,他這才反應過來。
“當時我查資料的時候,由于太過專注,連車間里打螺栓那種聲音都聽不到了。夜班來接班進行點檢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了。同事就問我怎么還沒下班???幾點了?我一看表才發現已經很晚了?!被貞浧鹉嵌螘r光,魏明偉也深有感慨:“那個時候真的就是飯也不記得吃,也不覺得餓。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里,真的可能完全感覺不到外界干擾。”
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魏明偉成為了廠里第一個熟練掌握自行葫蘆線的維修電工,那個困擾已久的“老毛病”也通過他對程序的優化徹底消失了?!半S著你對這個設備的深入了解,就會有信心去做這些改善。”
從那以后,魏明偉的改善一項接著一項,項目質量也更上臺階,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隨后的時間里,魏明偉先后擔任了輕型商用車分公司二焊裝維修班、四總裝維修班、一沖壓維修班的班長。每換一個工作地點,那里的設備停工率都會得到降低,重復性的故障得到改善。
魏明偉認為:“當設備發生故障的時候,僅僅只做到修復是不夠的,看待問題就得從原理原則上去分析,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杜絕二次發生,做一些預見性的改善和事后改善,才能真正把維修工作做好?!?/p>
敢于挑戰 遇到難題不退縮
2011年,魏明偉接到領導下達的任務,讓他對涂裝生產線進行改裝,這也是他首次接到涉及整條生產線改善的公司級任務。當時,涂裝車間每小時產能為31臺,遠遠跟不上總裝車間每小時40臺的生產節拍,所以涂裝車間就成為了整個輕型商用車分公司的生產瓶頸,能耗也居高不下。
在魏明偉接到改善任務之前,涂裝車間已經進行了兩次全面的作業優化,許多員工都認為涂裝車間效率優化已經到了極限,不可能還有提升空間。因此,在得知魏明偉要來做改善時,車間內沒人看好他這名焊裝車間的“外來者”。
這也的確是個挑戰。以往的工作中,魏明偉只需要對某一臺設備或某一個工序進行分析和研究,再加以改善,而這次他則要對涂裝車間所有的設備和工序進行分析,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魏明偉帶著兩塊秒表、兩個筆記本和一個照相機,開始走遍涂裝作業部的每一個角落,記錄上萬條作業節拍數據。
“想要找出涂裝車間作業的瓶頸,那就需要對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工作流程、每一臺生產設備、每一個人進行觀察,做到了如指掌。所以當時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蔽好鱾フf,那段時間里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很多次回到家都已經在床上躺下了,滿腦子想的依然是工作上的事情。有時候突然靈光一閃想到某個點子,又會匆匆忙忙地從家里趕到工廠去看設備、對圖紙。
除了巨大工作量帶來的挑戰,跨部門協作也是魏明偉當時面臨的一大難題。身為焊裝車間維修班長的他,卻要來涂裝車間“指手畫腳”,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澳菚r候遇到阻力非常大,阻力不僅僅是技術上帶來的,更多時候需要跨部門的溝通,因為改善作業流程牽涉到裝備技術、涂裝技術、涂裝工藝還有生產科等部門,每一個部門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溝通?!?/p>
在第一次涂裝車間召開改善會議時,魏明偉剛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就被潑了一盆“冷水”。他的改善方案完全不被認可,大家認為他做的方案只是理論上可行,如果真的在作業現場實施肯定會出問題,雙方各持己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自己辛苦做出的方案卻不被人信任甚至還被指責,魏明偉委屈得大哭了一場?!爸跋氲綍凶枇Γ菦]想到會這么大,他們覺得之前的改善已經做到極限了,如果實施方案會影響生產?!?/p>
爭論事件過后,魏明偉意識到與工作伙伴之間理解與信任的重要性。隨著不斷地交流和探討,講解改善原理和思路,魏明偉與涂裝車間的各部門慢慢建立起來了相互信任的關系,一個個改善項目也得到順利實施。
最終,耗時10個月的時間,魏明偉終于完成了涂裝生產線的改善。改善后,底漆線、涂膠線最高產能達到每小時40臺,面漆線最高產能達到每小時39臺,精飾線最高產能達到每小時40臺,發交區吞吐能力達到每小時45臺,圓滿實現目標,消除了企業發展“瓶頸”。
按照當年相關數據統計確認,此次改善降低能耗費用194.6萬元/年,降低人工成本93.8萬元/年,合計產生價值為288.4萬元/年,這項課題也獲得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QCD成果三等獎。
改善創效 更要以人為本
十幾年的改善工作,讓魏明偉漸漸形成了一個遇事就愛琢磨的思維習慣。
“物品為什么這樣設計?這樣的設計有什么好處?”大到工廠設備、車輛,小到生活中使用的數據線充電口,魏明偉看到任何設備和產品都喜歡思考其設計原理,而這種思考方式同時也能促進改善工作的提升。
“御風前懸安輔具”改善項目,是魏明偉眾多改善項目中的一個。過去,御風車型專用生產線安裝汽車前懸時,需要兩人配合作業,一人在輪罩底部,蹲著將前懸舉起,另一人在機艙內將螺母上緊。每個前懸有34斤重,每天安裝100多根,下蹲托舉總重達超過了3噸,工作時間久了,對員工的腰部和手臂造成很大的負擔,因此一線員工怨聲載道,很多人不愿意在該崗位工作。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魏明偉經過三個月攻關研發了一款前懸安裝輔具,利用平行四邊形加杠桿原理,用兩根手指將前懸輕輕托舉后,可準確對孔,一名工人僅需20秒就可完成該項操作。這項改善不僅僅讓該崗位的員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強度和難度也降低了不少,以往的重體力勞動,如今輕輕抬手就可以完成。
受到員工們好評的改善可不止一項。余師傅是輕型商用車分公司總裝一線的一名氣控閥分裝工。在國五車輛開始批量生產時,由于生產工藝的變化,她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改變。每天余師傅都要用風槍進行緊固工作,風槍的扳機需要用很大力氣去按壓,同時手部還要承受劇烈的震動,長期下來,她的手腕患上了嚴重的腱鞘炎。
在聽說工廠有一位“改善能手”后,余師傅找到了魏明偉,向他訴苦說:“魏師傅你看,我右手腱鞘炎已經做了小針刀手術,換左手持槍,左手現在也疼得厲害。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
面對余大姐的求助,魏明偉和同事連夜趕工,研發出了一套“風槍固定、腳踏觸發”的裝置。這套裝置通過用腳踏控制風槍的方式,讓員工的雙手徹底得到解放。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余師傅就用上了這套裝置。擺脫了風槍帶來的傷害后,余師傅也打消了辭職的念頭。改善后,魏明偉還會時不時地去看看余師傅的作業情況,詢問她是否遇到新的問題。
“看到余大姐因為改善給工作帶來的輕松,能夠開心地工作,我感到無比欣慰。這樣的改善雖然不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難度也不大,但能幫助到員工減輕身體負擔,讓我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p>
在魏明偉看來,工匠精神的分享與傳承十分重要。自2015年魏明偉勞模工作室成立以后,他以勞模工作室為載體,先后舉辦了多期機電一體化培訓、巧妙機構基本技能培訓等課程,培養出一大批技術骨干。在東風有限舉辦的巧妙機構基本技能競賽中,他所帶的徒弟更是一舉囊括了第一、四、六名。魏明偉曾連續3次蟬聯東風股份的員工技能競賽冠軍,現又榮獲東風有限技能競賽的金牌導師榮譽稱號。
輕商分公司設備保全科沖壓維修班機修鉗工劉芳亮曾獲得東風公司2017、2018年勞動模范,他也是從魏明偉勞模工作室中受益的一員。他說:“我們參加巧妙機構培訓以后,對現場的問題點,解決的辦法就變得更多,改善的效果也更好?!?/p>
在魏明偉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下,東風輕型商用車公司已經形成了“人人參與改善、人人實施改善、人人享受改善”和“人人學習勞模工匠、人人爭當勞模工匠”的濃厚氛圍。
對于未來的發展目標,魏明偉表示:“今后希望和工友們一起,制造客戶體驗領先的輕型車,贏得更多客戶的信賴。創新工作室也會繼續努力,培養出更多的改善能手,助力全員改善,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將我們工作室打造成為省級、國家級的示范性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