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電池可裝配60萬輛電動汽車
□長江日報記者郝天嬌
6月12日,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武漢基地三期項目在武漢經開區通航產業園啟動。該三期項目投資80億元,2024年初建成投產后,中國車谷將新增200億瓦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
■二期廠房才封頂
三期項目就開工了
作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領軍企業之一,中創新航國內新能源汽車裝車容量位居前三。
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武漢基地(簡稱“中創新航武漢基地”),是其在國內布局的七大產業基地之一,是武漢首個大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也是經開區和武漢市搶占新能源產業發展新賽道的戰略性項目,為經開區和武漢市打造自主可控的“三電”供應鏈、提升新能源汽車核心競爭力補上了重要一環,對穩增長穩投資穩產業鏈、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大走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落戶武漢經開區以來,中創新航武漢基地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不到一年時間,中創新航武漢基地一期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二期項目廠房主體結構已于5月31日全面封頂,比計劃工期提前半個月完成,預計2023年投產。

據悉,中創新航武漢基地一、二期項目2021年5月簽約、7月開工,總投資100億元,年產能為200億瓦時。
一、二期項目進展順利,中創新航決定增資擴產。5月11日,中創新航與武漢經開區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增資120億元建設三、四期項目(其中三期占80億元)。據介紹,中創新航武漢基地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能可達500億瓦時。按每臺純電動汽車裝配80千瓦時動力電池測算,屆時生產的動力電池,每年可至少裝配60萬輛純電動乘用汽車。
中創新航武漢基地三期項目從簽約到啟動,只用了一個月。在6月12日的項目啟動活動上,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說,項目落地中國車谷以后,省市區各級部門大力支持,項目不斷跑出加速度,“我們有信心在武漢創造更多奇跡,實現更大價值,做出更大貢獻。打造全球領先的綠色智能化標桿工廠,為武漢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中創新航武漢基地制造運營中心負責人黃長虹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漢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在企業上下游配套、物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中創新航武漢基地未來將成為中創新航在國內布局的中心位置。
■中創新航項目
為武漢車企提供充沛動力
當天,東風公司、神龍公司、路特斯汽車、小鵬汽車等車企相關負責人參加中創新航武漢基地三期項目啟動活動,他們期待項目快建設、早投產,為武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充沛動力。
神龍公司執委會成員、采購部部長陳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快速提升,新能源是一個未來的大趨勢。因此,對于整車廠來講,向新能源轉型必須是快速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相當于是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對整車廠的配套非常關鍵。中創新航的投產,縮短了我們的供應鏈,提高了成本競爭優勢和合作效率。對于整個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整車企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支撐作用。”
活動現場,武漢經開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為中創新航四期項目加快提供土地、資金支持,進一步完善中創新航周邊生活配套環境,特別是加快直達中創新航的地鐵16號線二期建設,讓中創新航及員工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同時,武漢經開區將進一步優化汽車產業生態,大力推動零部件產業近地化配套,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全力建設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助力湖北省成為比肩廣東、上海的全國汽車強省前三強。
目前,武漢經開區聚合“國家隊”“新實力”“新勢力”,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上進入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