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慣電動車后,真的再也開不慣燃油車了嗎?網友:此話不假
開慣電動車后,很多人都說就再也開不慣燃油車了。那么,大家認同這個觀點嗎?假以時日,你愿意把燃油車換成電動車嗎?
10年前,中國用新能源汽車補貼把電動汽車的熱度炒了起來,但中國以外基本上都是圍觀的態度。10年過后,不論是大眾、福特,還是豐田、現代,都猛地醒了過來,瘋狂研發新能源汽車,生怕錯過下一個時代。
10年前,大部分消費者談起電動汽車都充滿不屑,避之不及,跑不遠、難充電,買來有何用。10年過后,從3萬到50萬,各種電動汽車琳瑯滿目,或許屏幕前的你也有試試的想法。
時代是向前的,用慣了智能手機的你,還愿意回到諾基亞的時代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換句話說,燃油車和諾基亞一樣,并沒有做錯什么,但電動車能給的一些樂趣,它給不了。
大部分人第一次開電動汽車的感受肯定是輕快和安靜。沒錯,確實如此。而當你真正深刻體驗過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后,就會發現:
無論是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燃油車發動機需要達到一定轉速才能輸出最大扭矩,這個轉速區間一般是700-6500rpm。
相比之下,電機的扭矩從低轉速開始就可以正常運轉,進而輸出最大扭矩,這意味著無論是在起步、還是急加速的過程,電動汽車的動力響應都是遠遠好于燃油車的。不需要復雜、精密的調校就可以實現油門跟腳。
電機做到線性輸出非常容易,電力驅動帶來的順滑,是燃油車不能比的。哪怕只是一輛10萬元左右的電動汽車,其順滑程度輕松超過30W+的燃油車。習慣了電動車的加速,開燃油車就會覺得很難受,就像是車壞了一樣。
再好的燃油車,依然少不了變速箱這個小伙伴,兩個人配合得再親密無間,也無法做到完美的心領神會。神奇的是,電動汽車的電驅動總成可以做到一個人搞定一切,不需要變速箱,不需要換擋,直接拉高車速,平滑無頓挫且無需等待。
而且,在停車等待時,燃油車處于怠速狀態,是耗油的,也不安靜,而電動汽車等待時電動機停止運轉,安安靜靜的,如同沒有啟動,電耗也基本為零。
從能耗的角度來看,目前量產的民用汽油機最大熱效率40%+,而且只有在很苛刻的轉速和扭矩范圍內才能達到。但電動機最大效率超過90%,并且高效區覆蓋的工況范圍很大。
在駕駛樂趣方面,燃油車的制動大多只能依靠發動機的倒拖產生阻力扭矩來調節駕駛感受,而發動機的阻力扭矩可調節的空間很小,所以也就沒啥樂趣可言。
電動汽車大不一樣,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差異化設置不同的體驗,加速感受既可以做到電車特有的迅猛,也可以仿照燃油車的經典反應,大部分情況下通過加速踏板的收放即可控制車速,最大化能量使用的同時也帶來“單踏板”隨心所控的新體驗。
另外,發動機+變速箱的組合,不僅產生大量的熱,發出噪音,還占據整個發艙;而電機噪音小、體積小、重量輕,甚至小到引擎蓋下面可以做成行李箱,安靜到你會以為電機是不是啟動。
總體而言,電動車可以做得比燃油車更有樂趣:動力響應更快、更線性。如果開慣電動汽車再忽然換回燃油車,你就會覺得發動機怎么聲音這么大?加速怎么這么能嗷嗷?是不是壞了?這感覺,真的有點像汽車換成拖拉機。
有人說,我就喜歡超跑那種一腳油門下去發動機轟鳴的聲浪。嗯,這樣說沒毛病,我也喜歡。只是對于普通家用車來說,燃油車的駕駛樂趣和行駛質感,確實比電動汽車差一大截。
接下來咱們說點實在的,那就是養車成本。
相比于發動機,電動機結構簡單,沒有復雜的管路設計,也不需要機油機濾、空濾,維保輕松且便宜。開慣了電動車,慢慢就忘記了什么是保養,日常就換個空調濾芯就夠了,其他基本上都不需要換,不僅省錢,而且省心。
電動車優點這么多,重新定義了燃油車上百年的積淀,那么它有什么缺點呢?
目前,我只能說:電動機真香,發動機真垃圾!汽油真香,電池真垃圾!
不考慮排隊時間,加油靠的是灌,加滿油只要3分鐘;而充電至少要一個小時。如果充電能像加油一樣便捷,那普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會直線提升。
油箱對于燃油車來說是個非常普通的部件,成本頂到頭也就是幾百塊錢,關鍵是不會壞。而電池的成本,700元/kWh就算相當低的了,2020年主流電動車的電量多在50kWh以上。如果使用多年衰減后要換一套電池,這個成本想想都心疼。
另外,電池既怕熱又怕冷,35℃以上或10℃以下,充放電功率和電量都會縮水,導致續航變短,充電速度變慢,動力變差。而燃油車的油箱和燃油不會因為溫度的變化而縮水。
總之,電動汽車開起來完爆燃油車,大部分人開了電動汽車后,不愿意再開燃油車。但是,在目前電池的相對劣勢下,電動機的優勢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如果電池戰勝不了油箱,電動汽車始終無法徹底取代燃油車。所以,目前最吃香的還是非増程式和混動。